BMSM测评,禹博心学,禹博材质心学,高考志愿填报,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教育项目加盟,家庭教育顾问,个性化家长课程,性格天赋测试,儿童成长规划
招商热线:

400-088-076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规划资讯 > 央视9.2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揭露了普通人平凡的一生

央视9.2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揭露了普通人平凡的一生

日期:2020-07-24



    央视9.2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引泪目:孩子的第一次,你了解多少?
 

    无意间在微博上刷到一个片段,被吸引的我,找时间看完了全集,几乎每一集都让我流泪哽咽。
 
    《人生第一次》,豆瓣评分9.2,真实又戳心。
 
 
 
    这部纪录片将镜头瞄准看我们人生的很多重要节点的“第一次”:出生、上学、长大、上班、当兵、进城、买房、结婚、退休、告别、相守、养老。
 
    用12个第一次去展现我们人生节点的悲和喜,看似很平常但却是我们每个人最难忘的回忆,也是不断推动着我们向前的朵朵“浪花”,更带给我们许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启迪。
 
    有人说,这部12集的纪录片拍出了中国人真实的“一生图鉴”,也有人说,整部片子看下来就好像过完了长长的一生。
 
    最让家长深有感触的或许是《上学》与《长大》。因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是孩子情绪起伏最大,父母最为焦虑,也是亲子关系最为紧张的两个阶段。
 
 
 
    《上学》
 
    父母跟孩子的第一次正式分离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吧。
 
    孩子在校门口哇哇大哭,不舍离别;

    父母看着泪眼汪汪的孩子满眼不忍和不舍;
 
 
 
     孩子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

    上幼儿园也是家长第一次,学着如何放手离开自己的孩子。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流逝过去了...
 
    幼儿园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意味着他们将要迎接更多的挑战。
 
    和幼儿园的不舍不一样,这一次送别孩子的父母眼里更多的是期盼。
  
    有人放了一棵葱,祝愿自己的孩子更聪明;

    有的放了一包100方便面,寓意考试100分;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因为教育焦虑,用许多课后补习塞满了孩子的空闲时间。
 
    而长大后的孩子也变得有主见了,开始跟父母唱反调了,变得越来越叛逆了...
 
    一年级新生郭雨晴,她妈妈功课盯得紧,练琴盯得更紧。
 
    其实,妈妈自己小时候也被父母逼着练琴
 
    经历过被逼学习的苦,当年,她在心里暗暗发誓,绝不会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可结果呢?
 
    她每天都在逼着女儿练琴。
 
    因为步入社会的残酷,让她深刻认识到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这位妈妈说:“我现在觉得,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如果我再弹的好一点,或许我现在就可以有一技之长。”
 
 
 
    孩子就像是爸爸妈妈的镜子,当我们在审视孩子的第一次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审视自己的过往呢?
 
    要问孩子喜不喜欢上学,我相信90%的孩子都会回答说:“不喜欢”
 
    那为什么要继续呢?
 
    很多孩子都会觉得,这还不家长逼的。
 
    对,这便是很多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的根源。
 
    家长整天逼迫孩子学习,用补习班填满孩子的休息时间,却不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这样孩子如何能安分的主动的去学习呢?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坚持,明确的告诉孩子,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宁愿让你当时恨我,也不愿你长大后责怪我为什么没有好好逼你一把。”这句话应该成为家长逼迫督促孩子的动力。
 
    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我们都是这样走过的,不要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或许孩子不喜欢,因为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害。
 
    但是我们知道啊!这时候,父母必须起到引导的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的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心狠。
 
    发掘孩子的天赋特长,给予适当的逼迫,教会孩子坚持,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在《长大》里,镜头聚焦在一个特别的群体,留守儿童。
 
    在中国很多孩子的命运和高考相关,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许多作文题目里,都有一句这样话: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种不受高考重视的文学体裁,却在云南偏远地区一所中学成为了必修课。
 
    有人问校长:“无益于升学率,为什么还要教诗歌?”
 
 
 
    校长说:“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就像旁白中说的,诗歌可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
 
    其中有一首令我瞬间泪奔的小诗,是一个留守女童写的,她在跟妈妈视频通话的时候,一字一句念出来了: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诗念完,镜头两边的母女都在互相注视着流泪。孩子平时不好意思说的想念和不舍、委屈,都通过这首小诗传达给了母亲。
 
 
 
    母女之间的表达有了更多的柔软。
 
    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诗词是直接记录感受、传达情感的载体。

    现如今,传统文化教育愈发的受到重视,语文课程也增加了相关的学习要求,从小学开始,古诗文比重不断在增大。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诗词?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出门春游时看见了美丽的景色,想感叹两句,一般人只能说:“花开了,草绿了,可真美!”



    而如果读过诗,就可以脱口而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学习传统文化,不止能让孩子感受语言韵律之美,更能“润物细无声”的塑造孩子的气质。
 
    诗词,是生命之间的对话,是心灵之间的共振。
 
    孩子就像我们的镜子,当我们在审视他们的第一次时,我们何尝不是在审视自己的过往。
 
    这部纪录片或许在某些点,某一部分会引起你的共鸣,从中找到跟孩子相处的秘诀,带给你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启迪。


 
    10年后,你会成为怎样的爸爸或妈妈?
 
    此刻开始,你想要做什么样的爸爸或妈妈?
 
    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更多家庭亲子教育好文

  
     儿童家庭教育|不打不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先进?



    性格天赋测试|孩子不爱说话很内向是性格缺陷吗?


    河南考生撕毁他人答题卡:成就和毁掉一个孩子,在一念之间!
上一篇:青少年成长规划|高考填志愿如何填报?家... 下一篇:儿童成长规划|中国式恐吓式教育让我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