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30
在淄博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才女:初见时,她灿烂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标志性的大白牙,月牙般的眼睛,爽朗清脆的笑声,让人如沐春风,满心舒畅!
她不仅能用钢琴演绎出动人旋律,还能把育儿讲得妙趣横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懂得如何走进孩子内心。字如其人,大气中透着灵动;人如其声,爽朗里满是温情。
她的成长轨迹,就像一首命运交响曲:从黑白琴键到性格天赋,从艺术教育到家庭教育,她在跨界中不断突破自我,重塑着教育的万千可能。
她,就是我们今年第二季的“她力量”女神——秦梦婷老师。
01 她成长:螺旋式向上成长
秦老师自幼学习钢琴,2003年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钢琴老师。2016年,当她准备做母亲时,一场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学习之旅悄然开启。
从胎教指导师到心理咨询师,从家庭教育指导师到性教育讲师,她就像一块海绵,泡在各种课堂里,这个阶段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螺旋式上升。
但真正颠覆她认知的,是2020年夏天,在临沂的一堂家庭教育课。同组的组长抓起她的手,看了看她的手纹,精准说出了她的性格特点,点子多但容易三分钟热度。她震惊道:“这是什么?我也想掌握这个知识!”
这份直击灵魂的测评工具,让她意识到:教孩子钢琴容易,但教父母懂孩子,才是当务之急。
“那一刻我才明白,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而是懂。”
同年9月,在淄博本地的初级课上,主讲老师哈咪老师对她说:“你可以成为讲师。”这一句话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20年来,我从未想过自己能站在台上讲课。”
五年后的今天,她不仅站上了讲台,还成为了一赋一涵的公益课讲师,带领淄博团队已经开展了104场公益课,从大、中、小学到幼儿园,从图书馆、文化馆到住建局,从社区街道到淄博各大企业,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
在开展公益课的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故事。其中第65场的时候,有一位认知型的老奶奶听得泪流满面,奶奶感慨道:如果年轻时能听到这么好的课,懂得这些性格知识,她就不会总是拿着一堆道理去说教儿子了,也不至于把儿子教育成现在这样。人到中年不仅啃老,还处处和她对着干……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场场真诚的对话,越发让秦老师感觉责任在肩,使命如磐,不敢有任何懈怠。她说:“钢琴让我触摸音符,而测评让我触碰灵魂”。
02 她家庭:从“谁都想说了算”到“互相欣赏”
材质无好坏,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却无处不在。在秦老师的家里也不例外,一家三口有着截然不同的“材质”。
“我像蒲公英,喜欢分享和播种;张兵老师像氧化钴,既有能量方式还多样;妥妥(儿子)说他是空气,谁都不能缺少空气,谁都期盼更优质的空气。”
“妥妥今年8岁了,在他3岁3个月的时候就做了测评,脑容量为247,各种反侧向(完美+逆思)。而张兵老师呢,一个精神功能双优的认知。这意味着什么?家里每天都是掌控与反掌控的战场。”
活泼好动的儿子总爱问“为什么”,而理性的爸爸总想用“道理”给他按下暂停键,秦老师笑着说:“我们家经常上演材质交响曲。”
最初,张兵老师是非常反对秦老师投身家庭教育的,认为她应该专注艺术培训。直到目睹她进入一赋一涵课堂后发生的变化,夫妻俩开始由冲突走向共融,并且在秦老师的影响下也进入了《人生规划师》课堂。
“以前我们总想改变对方,谁都想说了算!现在学会了平静观察对方,欣赏彼此之间的差异。”
当张兵老师真正理解“材质”差异后,他从“不支持”转变为“同行者”。夫妻同心,共同经营着这份因材施教的事业。
“我们现在很享受工作和生活相互糅合的状态,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秦老师负责讲公益课,带领公益课讲师团队成长;张兵老师则负责解读报告,带领淄博解读师团队成长。有些棘手的个案咨询,夫妻俩则会默契联手,结合双方材质优势,共同辅导。
最让他们欣慰的是,儿子妥妥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比同龄人更懂“性格与天赋”。有一次,他对爸爸妈妈说:“妈妈总有很多新点子,爸爸总要问可行吗?”全家笑成一团。
“认识材质不是要改变谁,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如今,秦老师的家庭正在奏响一首独属于他们家的“欢乐颂”。
03 她事业:艺术教育+家庭教育双轨并行
2012年,秦老师创立晓芽艺术,教授钢琴和音乐理论。2020年加入一赋一涵后,带领着10位老师,用"懂性格和天赋"的教学理念,服务着300余名热爱音乐的孩子和成人,开创了“音乐+测评”的特色教学模式。
即使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晓芽艺术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生源。
"钢琴本身就是1对1教学,这让我们在因材施教的实际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
秦老师说,在晓芽艺术的琴房里,有一套独特的“材质教学法”。
比如面对模仿型学生,先肯定再指导:“你的手指比上周更有力了!”“这个乐句的收尾动作很优美。”简单的鼓励却能让模仿型孩子信心倍增。
面对整合型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制造“吸粉”机会。比如在人来人往的“校区演奏区”让整合型孩子尽情表演,果然她们就是最亮的崽!
家长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老师不仅能教孩子弹琴,更懂得如何走进孩子内心。
其实早在2018年,秦老师就创立了“妥乐无忧”家庭教育基地,将教育对象从学生扩展到家长和教师,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直到2020年,一赋一涵的测评和人生规划师课程给“妥乐无忧”添上了一对翅膀。
“我的第一批客户,是晓芽艺术的家长”。
那天的公益课堂上,她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因"懂孩子"而发生转变的真实案例,让家长们产生了强烈共鸣,首场讲座就有17位家长购买了测评,她说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看到解读后的正向反馈,我更有动力了。”
就这样,第一批种子用户开始了裂变和传播。但挑战也随之而来,亲朋好友们开始质疑:“测评科学吗?安全吗?你们做好艺术教育就行了呗。”
面对这些声音,她没退缩,而是立下一个志向:"一定要让公立学校的老师听到我们的课。"
不怕整合有梦想,就怕整合不敢想。如今,秦老师带着因材施教的理念走进了15所公立学校,间接影响了30多所学校的教师团队。她的朋友圈至今置顶着一条公立学校老师们的反馈截图。
“一位老师能影响几十个家庭,这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这些年最让她欣慰的,是亲眼见证一个个濒临崩溃的家庭重获新生:厌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抑郁的心灵重见阳光,剑拔弩张的夫妻关系重新升温...这些转变,都源于一赋一涵课程体系带来的治愈力量。
从教授钢琴到帮家庭解惑,秦老师的事业,是一场从“传授知识”到“启迪认知”的革命。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将两种指尖上的事业进行到底。
04 她力量:“一个人的执着”到“一群人的坚守”
2020年,秦老师第一次听人生规划师课程就毫不犹豫地签下了一赋一涵品牌合伙人,开启了成长之路。2021年7月,她升级为淄博城市创始人;2023年,在总部哈咪老师和山东省代刘芳芳老师的双双支持下,她又升级为淄博、滨州大市代。
这一路稳扎稳打的背后,是看得见的成绩:年均开课9场,其中初级课31场,中级课11场,高级课3场;看不见的是一个整合在践行她材质最宝贵的长期价值观。
“我们不是推销课程,而是传递一种生活方式。”
秦老师说,每次初级课开课,她都会盛情邀请老学员复训。“不论大家是否进阶学习,我都希望每个人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她还创建了一个“淄博高级美容院群”,目前有65位高级课学员在这里分享成长心得。
“我们常说,这群人可以成为养老闺蜜。因为每个人都在知行合一中容光焕发,活得通透而灿烂。”
当被问及如何支持这么多信任她的团队成员时,她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第一,助人先助己。先帮团队成员解决自身家庭困惑。也许模仿型的成员会在助人的道路上慢慢充盈自己。但就她和张兵老师而言,要先把自己的状态修好,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推动这个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帮大家与总部建立深度链接,充分利用好资源。
第三,多元推广。通过解读沙龙、公益课堂、直播等方式来助力测评和课程的推广。
“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她的事业,是一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彩旅程,她把“一个人”的执着变成了“一群人”的坚守!
05 她未来:让齐鲁大地“懂人人,人人懂”
今年,秦老师继续发挥整合创新的优势,将因材施教的理念与更多领域融合。
她将因材施教结合传统文化,在淄博市图书馆、融媒体中心等窗口单位开展《家国同脉·节育家风》公益课;同时,她结合性格天赋与生命教育,深入各大学校、幼儿园,主讲《懂懂派·乐育成长》公益课。
“讲!
没有任何阻碍地讲!直击教育本质地讲!
涉及各行各业地讲!带动更多人一起讲!”
虽然没有具体时间表,但她有个大梦想:在齐鲁大地,实现“懂人人,人人懂”!
从钢琴老师到家庭教育讲师,她说:“加入一赋一涵,是我人生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实现因材施教。也许教育就像调琴,不是把每个音都调到一样高,而是让不同的音高组成和声。
采访结束时,秦老师笑着说:“我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最想要的版本。”
她依然每天陪伴孩子们练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但琴键之外,那些因测评和因材施教课程而改变的家庭,正在谱写着一首首更动人的幸福乐章。
她活成了这个时代的典范!
在成长中蜕变,
在家庭中共融,
在事业中照亮他人!
她的故事,未完待续;
她的力量,正在齐鲁大地传递。
关于“她力量”的故事,
我们秋季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