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M测评,禹博心学,禹博材质心学,高考志愿填报,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教育项目加盟,家庭教育顾问,个性化家长课程,性格天赋测试,儿童成长规划
招商热线:

400-088-076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规划资讯 > 不止是上瘾,过度刷短视频真的会让孩子变“笨”!

不止是上瘾,过度刷短视频真的会让孩子变“笨”!

日期:2023-10-17


    最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发自肺腑且掷地有声的吐槽:
 
    (截取部分原文如下)
 
    高中教书十来年,今年头一次遇到:大规模被手机毁了的差生。

    十个里面十个刷短视频、小电影,越刷脑子越笨。

    具体表现:坐不住,没有耐心,无法安静看书,不能忍受三分钟以上的思考。
 
 
 
    你刷短视频,实际上就是训练大脑短时间暴爽的模式。

    一个短视频几十秒,看完非常开心,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你爽。

    一个小电影,几十秒,也让你非常爽。

    不用多久,一年下来,你的大脑就被训练出来了,被固定了,就是短时间刺激立马爽。这和吸毒,原理上没什么本质区别。
 
 
 
    高中数学和物理,一道中等难度的题,起码得做五分钟吧!五分钟之后,解出来了,才有一点成就感,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你觉得很爽。这是跨时较长的刺激,持续刷题,让你大脑习惯这种持久性,你才能学会中等题目。这只是想考到100分,满分150,大脑需要起码五分钟的刺激模式。如果你想考130以上,那起码得适应思考时间长达30分钟,安安静静的思考,没有杂念。
 
……
 
 
 
    评论区引发大量家长共鸣和共情。不得不说,孩子对短视频的沉迷和依赖,已经成为广大父母和老师心中的一大难点和痛点。
 
 
 
    听说过打游戏会上瘾,为什么刷短视频也会如此上瘾?
 
 
    短视频为何让人如此上瘾?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抖音5分钟,人间2小时”用来描述人们对短视频的“上瘾”程度再合适不过了。
 
 
 
    刷短视频其实就和“嗑瓜子效应”类似。
 
    01 嗑瓜子效应

 
 
    现在的短视频,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在5-10秒内抓住你的注意力。

    手指轻轻往上一滑,就能收获10几秒的即时快乐,不知不觉就能刷几个小时。如同嗑瓜子,不知不觉就嗑完一整包。
 
 
    打游戏、刷短视频、嗑瓜子、K歌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而即时满足行为带来的都是及时的、毫不费力的“低级快乐”。
 
 
 
    02 更上瘾的算法机制
 
    人们对短视频“上头”,与它的神级算法机制——回声室效应有很大关系。

 
    短视频平台是随机推送视频给你,根据你停留的时间或者滑动的频率,通过大数据算法快速了解你的喜好、习惯,并不断推荐你感兴趣的视频。

    正因为这种“投其所好”的算法机制,才会让你持续且轻易获得快乐,刷得停不下来。
 
    就像开篇那个高中老师说的:
 
    刷短视频,就是让你成为瞬间暴爽模式。30秒就得爽一下,不然就不舒服,于是继续滑手机,寻找下一个暴爽点。一个又一个短准狠的段子视频,不断训练你的大脑,让你根本忍受不了5分钟的思考。
 
 
    长此以往,孩子看到的都是自己认同的观点,活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就像蚕蛹一样,被信息编织的茧房,层层包裹。
 
 
 
    03 多巴胺的快乐
 
    大多数短视频的内容简单明了,易于孩子理解,还伴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这样短平快的闪屏和高度个性化的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这种“多巴胺的快乐”会让视觉型和听觉型孩子沉浸其中,连体觉型孩子都能安静坐下,越刷越快乐。

 
 
    有网友表示:明明知道刷抖音很浪费时间,但还是一刷就停不下来。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大脑还没发育完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沉迷短视频的孩子
 
    是如何变笨的?

    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本文所说的刷短视频都是指“过度”下的行为。
 
    01 短视频,正在损伤孩子的大脑
 
    长期、过度、沉迷刷短视频,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饱满精神,而过度沉迷于手机短视频上瘾的大脑,萎缩严重,感官刺激明显不同。

 
    因为刷短视频时,孩子完全不需要思考,所有的内容、图片、声音都会自动播放,“被动输入”到孩子脑子里。这种被动接收碎片信息的方式,会让孩子陷入到“低级快乐”中不能自拔。
 
 
    长此以往,孩子大脑中主管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就会退化,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随之受损。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很难爱上学习,又学不进去的主要原因。

    02 短视频,正在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短视频所传播的信息碎片化、话题转换快、获取便捷,当孩子沉浸在短视频的即时满足时,很容易忽略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快乐行为。

    比如:读书、运动等。这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主思考能力,对学习失去兴趣,专注力随之下降。
 
 
    另外,当社会面临信息过剩时,我们的集体注意力会下降。
 
 
    微软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2015年8秒。15年时间里人类的专注力下降了1/3。而如今海量的短视频让我们接触的信息更以几何倍数增长。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模式,注意力也成为了稀缺资源。

    有没有发现,我们越来越难沉下心来阅读一本著作,即使是一篇长文章都会快速拉到最下方收尾。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了?
 
    短视频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时间,还有孩子宝贵的专注力。
 
    03 短视频,正在影响孩子的睡眠
 
 
    在一项针对128名参与者的单独研究中发现,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应用程序是抖音,参与者在使用抖音后需要1小时7分钟才能入睡。
 
 
    比起其他媒介载体,短视频更能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睡前刷短视频,会使孩子的大脑持续兴奋,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入睡。
 
 
    04 短视频,正在影响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对短视频上瘾,一旦家长试图强制要求关掉手机,让孩子停止观看视频,孩子的大脑就会进入多巴胺赤字,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多巴胺的缺乏会让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如哭闹、易怒,甚至更加冲动的行为。
 
 
    相信很多家长曾经看过类似新闻:
 
    浙江一位爸爸看着儿子倒数的成绩,大发脾气,一气之下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停地骂,孩子直接走进房间,从11楼跳下去了。

 
    图源:微博
 
 
    孩子全身多处骨折,遭了不少罪,好在保住了性命。
 
 
    诸如此类的悲剧非常多,而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反抗也会越发激烈。

    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就越要玩;孩子玩得越久,父母手段就越强硬,如此恶性循环。
 
 
    05 短视频,正在破坏孩子的价值观
 
    短视频平台的门槛非常低,创作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拍摄、剪辑、上传。

    对于一些不恰当、低俗、恶俗的内容,很多孩子还不具备很强的分辨能力,加上一些所谓的“网红效应”,很多孩子会觉得很新鲜,很酷,即便自己没刷到,在和同学朋友的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
 
 
    有一次我女儿说,一个男同学老叫她“小卡拉米”,她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去查,发现是“小角色”并带有骂人的意思。

    认知型性格的她觉得这么玩梗骂人很不对,感到非常生气,后来她说身边越来越多同学把“小卡拉米”当做口头禅,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酷,你不说就out了!

 
 
    一些烂梗张口就来,出口成“脏”,甚至觉得说起来很酷,孩子们的价值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负面、扭曲。当孩子们处于畸形价值观中的“低级快乐”不自知时,家长们务必要引起重视,及时调整孩子的价值观。
 
 
    构建和调整价值观,于孩子成长、成才阶段的培养非常重要,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工程。也是王禹博老师《高级人生规划师》课程的核心板块。

    课程内容小编不便透露太多,但是调整孩子“认为说脏话是一种很酷的行为”的认知,倒是可以剧透课程中几招。
 
 
    电视剧《底线》中就有一段爸爸(靳东饰演)教导女儿的话,可谓是调整孩子价值观的经典,值得所有家长学习和借鉴。
 
 
    剧情是这样的:

    妈妈得知女儿在学校说脏话后非常生气,于是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爸爸。爸爸听到后觉得不可思议,了解到原来女儿说脏话是受到新来的一位同学的影响。
 
 
    于是,爸爸走进女儿房间:“我刚刚批评了你妈妈!”(还偷偷拿了一瓶女儿爱喝的饮料,成功卸下女儿防备心,拉近与女儿距离)
 
    女儿感到很诧异。
 
    爸爸:“我先问你个问题,在学校是不是说脏话了?你这个说脏话是跟谁学的?是不是你们班新转来的那个小男生?”
 
    女儿点点头。
 
    爸爸继续:“你跟爸爸说,你为什么要说脏话呢?”
 
    女儿低下头:“我觉得那样很酷。”
 
    爸爸:“没错,是很酷!因为所有说脏话的人都觉得很酷。可你想想,(注意,开始调价值观了)所有人都能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那有什么酷的。

    要做,咱就得做那种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那才叫“酷”。(开始导入新价值观)比如说有礼貌、有涵养、有教养、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这才叫真正的“酷”。对不对?
 
 
    女儿眼神一亮:知道了。
 
    短短几句话,就调整了孩子对于“酷”的认知。

 
    当然,调整价值观很多时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还要满足很多条件,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导入适合孩子材质的价值观,适合家长材质的未必适合孩子……涉及要素较多不便一一展开,家长们想要掌握核心技巧和方法,还得回到高级课程中不断系统学习和领悟。
 
 
 
    颜元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人生规划师》系列课程中的知识,只有不断被运用、落实到实际的育儿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和力量。
 
 
    科技是把双刃剑
 
    短视频盛行,是时代趋势。既然是趋势,便只能顺应,不能逆转。
 
    凡事都有两面,家长将短视频视为洪水猛兽、明令禁止的行为大可不必;另外,很多父母把“短视频”当作育儿神器,也非明智之举。
 
    这场战争不是家长与孩子,也不是家长与短视频之间的战争,而是家长与多巴胺之间的战争。
 
    如何打赢这场战?可以先将本篇文章读给孩子听。另外建议家长多从以下两点发力:
 
 
    ◆以身作则,陪伴仍是主旋律。
 
    有样学样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减少孩子与短视频的接触机会。

    尤其是家有模仿型性格的孩子,他们天生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不要试图对自控力薄弱、大脑、心智、是非观都未发育完善的孩子讲大道理。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陪伴仍是主旋律。
 
 
    适当的时候,还需要父母适度地“逼”一把。比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算是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
 
    6-12岁:不宜过度打压,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使用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应该适当管理、引导为主。
 
    父母恰到好处的爱,有拒绝,也会有满足。

 
 
    ◆多带孩子做延时满足的事情。
 
    比起“及时满足”带来的“低级快乐”,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延时满足”带来高级快乐。

    像读书、学习、运动、兴趣班等这些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才会拥有的快乐。一个孩子内心不断被填满,也就具备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教育永远是预防大于干预,在不正确的时间里,少接触,才是最好的办法。

《更多家庭教育方法
  
    【一赋一涵BMSM天赋测评】左右脑功能分布-深度解读!


    儿童成长规划|“天才少女一天写诗2000首”幕后真相曝光?

    教育行业有什么项目值得加盟?为什么要加盟一赋一涵?

    做一份皮纹测试结合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有多大?
上一篇:都在做MBTI测试,却忽略了BMSM测评这个... 下一篇:从月薪800到年入一个亿,一位草根女性是...